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浅谈《论语》精神在现代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8-08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8-08

曲阜市第一中学 孔祥霞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同样《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我认为在图书管理中应该同样学习和应用《论语》中所折射出的精神。

一、图书馆服务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和”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华,就是多种成分.因素,各个局部和谐的共生在一起,是多元的统一。《国语.周语》载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论语•子路》载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文解字》中将“和”解释为“相应、协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那么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的图书馆就应当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图书馆宪章明确指出:“人人都有读书的权利,社会有义务保证每个人都享有看书的机会。”因此,图书馆要保证社会大众阅读和获取知识的机会平等,让每一个人都有获取知识、思想、文化和信息的权利。要满足不同层次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努力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孔子教育思想最闪亮的地方就是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即受教育者应不分贵贱、贤愚、地域,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意义。穿越千年,这一思想与图书馆所倡导的“图书馆面前人人平等”有着惊人的相似。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颁布的各种宣言大力倡导平等原则之外,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制定了250多部图书馆法规,均以“提供平等服务、保障知识自由”作为现代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理念,对全民享有信息公平与信息民主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我国,平等服务已成为现今各级各类图书馆不懈努力的方向。

二、提高图书管理员素质图书馆事业兴盛之本。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思是外在形式的礼乐都应以内在心理情感为真正的凭依,就像某些音乐虽有曲调,甚为悦耳,但却令人心生空洞无物的感觉。可见,培育理性化的情感是儒学的主要诉求,即“情本体论”。图书馆员对图书馆事业的态度,即图书馆职业精神。它是主体对图书馆工作发自内心的感受,与《论语》“情本体论”的精神实质一脉相承。图书馆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等职能,而实现这些职能,归根结底要依靠图书馆人热爱文化事业、无私奉献的人文精神。图书馆人要具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品质,正如孔子所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果仅仅把图书馆工作当作和主体对立的客观经验知识,就只能为自身增加一定的认知与经验而已。只有让图书馆职业精神进入人的心灵,引发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将自己的认知与经验升华到“理性化的情感”的境界,才能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当今我国图书馆事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电子科技等硬件方面已经基本齐平,但在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方面却存在较大差距,诸如图书馆员的入职门槛较低、职业角色认同感较差等,与孔子所倡导的“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相去甚远。没有虔诚的敬业精神,没有“理性化的情感”为支撑,就如孔子所说的“没有仁的礼乐”一样,只是徒具形式而已。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强调外在的律令规范,也不仅仅是大声疾呼建立严格的从业人员准入制度,而更要充分重视人们内心的情感认同。孔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不能从内心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人是不适合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即使现在从事此职业,也只是将其当作谋生手段,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选择离开。失去全体图书馆人对本职工作情感上的皈依,图书馆事业的兴盛皆为空谈。

三、优化阅读环境、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是图书馆发展的长远之道。

乐学好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的关键在于爱学、乐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这一浅显易懂的道理不能不引起我们图书馆从业者的深思。既然图书馆头等重要的任务是想方设法让读者利用馆藏,那么图书馆就应该讲求方式和方法,千方百计培养读者的“学习之乐”。除提高馆藏质量、增强图书馆的内涵之外,外在视觉层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一是物的因素,如雄伟美观的图书馆建筑、整洁优雅的馆内环境等;二是人的因素,如图书馆人的服饰美、语言美、气质美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等。图书馆要营造出一种充满人文意蕴的宁静、典雅、舒适的阅读环境,使之无愧于“知识殿堂”的称号。

  孔门儒学十分重视为政者的人格影响力,认为为政的关键是“正”,“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儒家德治理论的精髓应很好地应用到图书馆管理实践中。图书馆管理者(即馆长)要用自己的道德人格力量来实施管理,发挥其人格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功能,即德教。正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为政以德”所形成的人格影响力,会像风一样所向披靡,无不折服,而其自身亦“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任贤使能。孔门儒学主张尚贤用贤,重视选拔优秀人才。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而现代企业管理把人力作为资源来看待,认为在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力资源。因此,图书馆馆长应秉公正惜才之心,戒嫉贤妒能之思,提拔任用德才兼备之人,这样才能形成管理上的良好风气,切实进行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

  诚信爱人。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治理好国家,君主一定要讲究信用,节俭治国,爱护民众,取信于民。对于图书馆而言,此理实同。“民无信不立”。现代管理的实践证明,无论对人、对物、对钱的管理,最后归根到底还是对人的管理。其实,人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创造性和对事业的奉献牺牲,不仅要靠他们自身对行业的热爱,还源自领导者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图书馆馆长要以诚信的态度对待部属,了解他们的需求,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形成集体凝聚力。

  今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心灵上遥契先人,回归原典,探寻《论语》与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血脉联系,图书馆事业的兴盛期待更多“博学而笃志”之士的探索,向着“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