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主流媒体记者团调研采访曲阜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作
9月16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文物报等中央主流媒体记者团来曲调研采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作,省、市文物系统及曲阜市文物局相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在孔子学术会堂,记者团一行首先与济宁、曲阜文物系统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调研座谈。济宁市文物局局长丁海燕、曲阜市文物局局长孔德平分别向记者团介绍了济宁、曲阜文物资源概况及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进程,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普查工作中的组织协调、经费保障、方法探索、登录数量、人物事迹等方面情况。孔德平局长同时介绍了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方案报批、材料储备、试验性施工等方面有工作开展情况。
记者团一行深入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普查工作一线,实地调研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流程和库房环境,现场采访了文物普查一线干部职工,并深入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大成门西次间内檐段试验工地,现场查看了彩绘维修实验成效,详细了解彩绘维修特殊用料、流程工艺和路线计划。
自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曲阜市文物局按照省、市普查办的工作部署,制定了详细的普查方案,抽调精干工作人员组成“一普”工作队伍并进行了多项专业培训,在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对“一普”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多次召开普查工作推进会,落实专项资金,细化普查计划,统筹推进全市文物系统藏品普查和系统外国有单位藏品认定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中,干学结合,多措并举,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藏品认定和信息采集方法,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普查工作方法,确保了全市“一普”工作的快速高效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曲阜境内6家国有单位870余件/套藏品的普查认定工作;孔府文物档案馆已完成库藏金银器、瓷器、杂项等27个大类文物的普查登录工作。通过“一普”对馆藏文物的整理、登录,文物分类更细致,数量统计更标准,文物的基本信息、影像数据得到全面完善,同时摸清了馆藏各类文物的保存现状,解决了原本文物归类不清、交叉存放的问题,使馆藏文物管理更加科学,保护更加合理,为下步文物修复保护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今年以来,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纳入曲阜市“2711”重点工程,专门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积极争取省文物局设立“山东省文物保护研究重点科研基地”,联合故宫博物院设立“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重点科研曲阜基地”,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被省文物局指定为彩绘维修工程的专门施工队伍。为推进项目建设,组建了三孔彩绘工程资料筹备小组,完成工程材料的采购和定制工作,高标准建设了“三孔彩绘工程”专用库房;选派业务骨干赴西安、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故宫科研基地参加系统化专业培训,成功举办了两期“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培训班”。首批孔府西路、孔庙东路、孔府中东路等8个彩绘维修方案获国家文物局同意批复,目前正在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意见,首先选取孔庙大成门西次间后檐开展小面积试验性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