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藏品登录突破10万大关
3月14日,曲阜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累计普查登录文物藏品10121件/套,实际登录数量突破十万大关,达到102986件。曲阜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迎来了自普查工作开展以来的重要突破,在全省文物登录进度排行榜上稳居济宁市第一名、山东省第二名,文物普查登录数量在全国县级市中首屈一指。
自普查工作开展以来,作为曲阜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牵头单位,曲阜市文物局按照省、市普查办的工作部署,制定了详细的普查方案,编制报批了普查经费预算,抽调精干工作人员组成“一普”工作队伍并进行了多项专业培训,在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对“一普”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多次召开普查工作推进会,落实专项资金,细化普查计划,统筹推进全市文物系统藏品普查和系统外国有单位藏品认定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中,干学结合,多措并举,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藏品认定和信息采集方法,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普查工作方法,确保了全市“一普”工作的快速高效推进。
一是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培训,不断提高普查员的业务素质。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技术规范和标准,为严格保证此次文物藏品信息采集与登录普查的质量和速度,曲阜市针对馆藏文物数量大、种类多、专业人员不足等难题,除组织普查人员参加省、市普查班外,还制定了“一周一交流”的例会制度和“老新结合”的工作方法。通过老职工带领新职工、专业人员小课堂讲解等方式,丰富了普查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了普查工作进度。
二是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多方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宣传,使普查工作不断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报送制度,鼓励普查人员注意总结、积极投稿,勇于展示普查人员的风采。
三是积极吸纳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投入到文物普查中。曲阜市文物局在充实普查力量的基础上,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组织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投身到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既发挥了文博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又锻炼了他们的在行业工作中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是针对文物数量大而审核难的问题,将审核员的专业方向与藏品分类相结合,开展专业、定向审核,提高审核效率,确保审核质量。同时,曲阜市文物局还针对普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召开座谈会,在最短的时间梳理出最突出的问题,优化了信息采集与登录质量。
五是发扬不怕苦不叫累的工作作风。为赶在时间节点前完成文物数据的登录工作,很多普查人员放弃了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长期奋战在文物普查工作的第一线,保证了全市“一普”工作的快速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