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 文博新闻

华师学子多奇志 喜读国学修贤德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11-26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11-26

----“背论语免费游三孔”走进华中师范大学


2014年11月25日上午,曲阜“背论语免费游三孔·走进高校”活动移师华中师范大学,便紧张的在学子餐厅广场上布置起了场地。凑巧,这天华中师范大学第三届国学知识竞赛暨第七届湖北高校国学知识竞赛华师赛区选拔赛、“一起看天下”大学生国际视野与能力拓展大赛等各种社团的宣传活动也在此展开。曲阜“背论语免费游三孔走进华中师范大学”活动一闪亮登场,便吸引了许多学子们好奇的目光,纷纷聚拢过来。



第一个迎接挑战并通过背诵的,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女研究生罗海燕。她说自己学的是理科,就专业而言平时对传统文化接触并不多,但她的老家是河南商丘,那里有闻名乡里的孔子还乡祠,从小就对孔子的事迹耳濡目染,所以对儒学有一份天然的亲近感。谈到对曲阜“背论语免费游三孔·走进高校”活动的看法,她觉得这个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很积极的,也是长远的,建议曲阜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同样是来自河南洛阳的大学生李婉雯,也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她认为,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同曲阜一样,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所以,从小就比较喜欢传统文化经典,从新闻媒体上知道曲阜的这个活动,但没想到今天突然就到了自己的眼前,惊喜之余觉得机会难得,就毫不犹豫的参加了。



来自北方吉林的大一学生刘禹初,一出场就显得与众不同,简短的章句他不背,专门挑选那些难背的长句子。他说父母为了让他拓宽知识面,从小时候起就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小学5年级就开始背诵《论语》,6年级就能够完整的背诵全篇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今天就是想再检验一下自己,也算温故而知新吧。他说曲阜的这个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对目前的“国学热”却抱有一份担忧:“会不会又是一阵风,很快就过去了?当然,真正做学问需要的还是冷静,要沉下去。”

学计算机专业的大一女生叶晓露,来自南国沿海城市厦门。因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渔民,所以,希望子女受良好的教育,从小就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她高中学的是理科,但语文、历史却是强项。她还告诉我们,在厦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这个信息多少有些出人意外。叶晓露觉得,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那份感情,与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在华中师范大学的背论语活动,给人很多启示:一是早期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二是生长在有厚重历史文化之地的人,往往对传统文化、孔子思想有一种天然的、本能的亲近感。这不禁让人思考起像历史与人、文化与人、环境与人等这样具有哲学意味的话题,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曲阜背论语活动的现实意义。同时,从参加背诵的组成来看,华师的女生较多,这也不由让人想起了古人曾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今天的女子有才更有德。

全天共有39人参加,30人通过,通过率77%。(撰稿韦群摄影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