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清明小长假圆满落幕
清明小长假期间,我市“三孔”景区共接待游客9.0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5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4.7%和21.3%;阙里宾舍、迎宾馆、国际饭店等全市各大星级酒店平均入住率达85%以上。旅游市场游人如织、亮点纷呈,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组织工作周密,部门配合密切。清明节前,市文物旅游局分别召开局长办公会、中层干部会、职工大会,全面安排部署清明节防火和假日值班工作;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防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清明节期间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制定下发了《清明节期间防火工作方案》。同时,迅速启动了假日工作机制,安排专人值守。协调公安、工商、物价、交通、行政执法等部门,齐抓共管,到岗到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始终坚持在一线靠前指挥,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各部门对游客投诉实行首接负责制,及时处理游客投诉和咨询,确保游客满意。
二是旅游活动丰富,节庆主题突出。清明节期间,我市成功举办了尼山春季祭孔、孔子后裔至圣林祭祀、春季旅游推介会、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座谈会等一系列文化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了许多海内外游客;尼山、石门山、九仙山等生态景区利用春暖花开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农业特色观光游;同时,特别推出系列暖春优惠游园政策,便民惠民。丰富的活动、优美的环境让海内外游人参与其中、陶醉其中、乐在其中。特别是在曲阜迎宾馆举办的“游曲阜·知天下”2012曲阜春季旅游推介会,对2012年曲阜旅游总体安排、优惠政策、旅游新线路等做了推介和信息发布,对完成预定指标和有突出贡献的旅行社进行了表彰奖励,并向参会旅行社代表增送了价值200万元的外围景区门票,吸引了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三是出游方式多样,中短途旅游火爆。清明节期间,学生流、探亲流、休闲流“三流”相互叠加,自驾游、自助游成为出游主要方式,返乡祭扫和修学求知成为客流的一大特点。客源地主要以北京、上海、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和省内各地市为主。出行半径500公里之内的地区成为我市小长假的主要客源地和游客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学生朝圣游成为新的亮点,来自省内外各地的学生游客几乎占到来曲游客的三成以上。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许多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游客乘坐京沪高铁在小长假第一天就纷至沓来,清明假期景区游客客流高峰提前。针对这一现象,假日办及时调整方案,增加咨询服务点,合理引导客流,旅游秩序有条不紊。
四是加强景区管理,做好清明防火。清明节前,市文物旅游局联合安监消防部门开展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文物安全大检查,各文物景区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备足备好防火器材,按指定区域放置,同时开展安全自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并及时报告;防火值班过程中,局领导和行风督察室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曲阜电视台、曲阜政务网、曲阜市文物旅游政务网站发布防火通告,印制入林祭祖须知6000余份;同时在孔林、孟母林、东颜林等重点文物林区张贴宣传标语、设置宣传栏,积极倡导文明祭扫,教育群众移风易俗、破除迷信。抽调机关业务科室78人到孔林、孟母林、东颜林等重点文物林区值班,加大值班巡逻的密度;抽调专门人员为入林祭祖人员提供便捷的入林登记服务,共免费办理入林祭祖手续16776人次;同时,加强进出人员管理,严格控制机动车辆进出,严禁携带火纸、香、烛、鞭炮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确保文物林区万无一失。
五是倡导全民参与,开展志愿服务。今年市文物旅游局首次携手曲阜志愿者组织开展了“清明怀古,尤念先人”文明祭扫活动,旨在通过全民参与,营造社会氛围,进一步做好清明防火工作,宣传文明祭祀,号召来孔林祭奠先祖的孔氏族人爱护环境,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确保孔林圣地安全。防火期间,120多名志愿者或深入林地捡拾垃圾,或耐心地向祭祖人员宣传文明祭扫,积极协助孔林管理处做好入林登记、门禁秩序和巡林防火等工作,在遍地清奇的二月兰映衬下,显得尤为温暖。数万入林祭祖人员也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下自觉地开展文明祭扫,用鲜花和松柏凭吊追思,用理解和配合参与遗产保护。通过本次活动,营造了人人热爱文物、保护文物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了市民的文物安全意识,真正在全社会形成了“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传承文明、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