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规范古城传统民居的保护修缮
一份旨在规范古城内传统民居保护修缮的文件《平遥古城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近日编制完成。9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平遥县政府邀请专家在北京对这份《导则》进行了评审。
山西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城之一,1997年,因其所保存的城市与建筑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完整画卷,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继而持续开展了古城的整体保护。然而,如何既保持遗产价值的真实性、完整性,同时又能有效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古城居民的生活品质,让他们积极参与遗产的保护,享受遗产保护带来的成果成为了新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遥县政府的共同推动下,同济大学和澳大利亚麦道格·瓦恩斯公司在对平遥古城和民居建筑进行系统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内外不同地区建筑遗产保护导则文件的研究编制了《导则》,针对古城内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传统民居院落的保护修缮与管理作了完整规定,建立了民居修缮的管理、设计和施工的控制机制。
《导则》将平遥古城内473处传统院落分为三类,解析其价值后,对传统民居院落的格局、建筑元素及其环境均提出了细致的保护设计要求,并用“正确做法”和“错误做法”标识的方式对修缮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引导。
专家们认为,《导则》目标明确,结构清晰,图文并茂,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建议修改完善后尽快履行相关报批程序,以切实发挥其普及保护与利用的观念、方法和技术的作用,提升平遥古城及其传统民居院落的保护水平。
原住民是保持古城真实性、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也是保护古城的积极力量。据平遥县副县长胡金良介绍,为了将原住民尽量留在古城内,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古城保护,今年3月,平遥县出台了《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工程资金补助实施办法》,被修缮民居产权人按照相关手续申报后可获得不低于50%的经费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