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喜庆40华诞
5月5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暨考古学专业40周年庆典”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山大考古系校友代表三百余人会聚一堂,共话考古学科发展大计。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应邀出席庆典并致辞。他说,山东大学是国内较早设立考古学专业的高校之一,在考古学界有重要影响,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注重基础训练与学科拓展的特色,为我国考古文博界培养了数以百计的优秀人才。他希望新成立的文化遗产研究院在未来的发展中拓展研究领域,更好地适应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科学考古学刚刚传入我国,山东大学就迈出了考古学发展的第一步。1928年,时任齐鲁大学助教的吴金鼎先生发现了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引发了1930年城子崖遗址的科学发掘和龙山文化的命名,从而开启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1933年,国立山东大学国文系师生参加了史语所在滕州安上遗址的考古发掘。师生们在1934年《励学》创刊号上发表的考古报告,是迄今为止有关此次发掘成果的唯一科学报道。1972年,山东大学考古专业正式组建,1996年建系,2002年,建立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四十年来,山东大学在聚落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环境考古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共培养了考古、博物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四百余人,为山东乃至全国文物考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组建的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任顾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任名誉院长,山东大学学术部副部长方辉任院长,其主要任务是整合考古学、民俗学、建筑学、规划学、旅游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力量,密切与兄弟院系、兄弟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大力加强协同创新,求得学科和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性、国际性的特色,将研究院建成考古学、民俗学、文化遗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高端科研中心、高水平咨询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向红、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以及部分文物考古机构代表参加庆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