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 文博新闻

“运河之都”之争:文化传承应突破地域疆界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03-12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03-12

济宁、淮安两地网友的口水战,将旷日持久的“运河之都”归属问题再次提上桌面。记者发现,除了“运河之都”称号之争,济宁还曾涉入了“水浒旅游”、“曾子故里”、“梁祝之乡”等文化、名人的“争夺战”。


  “文化传承应破除疆界,争名夺利不如合力共赢。”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成积春认为,不管怎么争,文化传承的核心不能丢,“争过来了却发展不好,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浪费。”


  专家评论>>


  《山东运河航运史》编辑部副主任 焦振炜—— 争的不只是文化,还是机遇


  “表面看是争夺一个称号,但实际上也是争夺一个发展的机遇。”《山东运河航运史》编辑部副主任焦振炜说,各个参与历史文化、名人故里之争的地市,处境颇有相似之处,文化发源地、名人故里归属之争,体现的是各个地方对历史文化和名人效应的无限眷恋和向往,反映了地方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愿望。实际上争的是助推发展的无形资源和文化品牌,争的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机遇。


  “‘运河之都’的‘都’在于融汇包容,在于开放交流,在于发展创新。我们需要的是进一步的交流融合,取长补短,而不是关起门来孤芳自赏,固步自封。”焦振炜说,对于历史文化名人和文化资源的研究不应追求一争高下,而应团结协作。历史文化已经融入中华民族血液里,尽管文献记载有早有晚,遗址规模有大有小,联合起来深入挖掘,将历史文化发扬传承才是关键。“以大运河为例,尽快实现大运河全线复航才是当前最大的课题,如何解决黄运关系则是大运河全线复航的关键。在如何建设现代运河之都上下功夫,挖掘和保护好大运河,这对于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将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 成积春—— 应以文化的发掘和保护为重


  “文化资源的争夺不应被一味否认,但也不应过于执着。”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成积春认为,热闹的文化、名人之争,让越来越多的人将眼光转向曾经被忽略的历史人物和文化遗存,更多的文化成果得到抢救和保护,对历史文化传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只要不背离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宗旨,不执着于称号谁属,这种‘争夺战’应该得到肯定。”


  成积春同时表示,目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争夺双方关注的更多是历史文化、名人背后的经济利益,而文化内涵反而被淡化,借助“文化名人”这个符号,推动旅游发展赚取经济效益,倒成了一些地方和部门真正的价值取向,而不是把竞争的主要精力用在对文化内涵的深层挖掘及其当代价值的思考上。到头来,不但地方文化没有得到发展,甚至会形成“历史假古董”的盛行,造成了资金和人力的巨大浪费。这种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模仿风’、‘争夺战’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害无益。


  “就拿运河文化来说,它是一种线性文化,而不属于某个地域。我们没有必要把有着广袤地理空间和历史底蕴的中华民族文化圈,按当今的行政区划人为地加以分割或争抢,更不应把这种文化当作一般的消费文化来对待。”成积春认为,文化的传播没有地域界限,把研究运河文化的地域作为一个个支点,连成一个文化链来综合考虑,才能看清运河文化的整体面貌。


  事件盘点>> 梁山VS东平 为“地名权”对簿公堂


  济宁市梁山县和泰安市东平县,2010年因水浒“地名权”闹上了公堂。


  东平湖开发者在宣传推介中,将腊山称为“前梁山”,将腊山附近的六工山称为“北梁山”,又将东平湖称为“梁山泊”,引起了梁山县主管部门的不满和异议。他们认为东平湖开发者擅自更名,是想借助梁山的名气,是不负责任的侵权行为。


  随后,梁山县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梁山县旅游总公司,以“被告未经批准,擅自使用‘梁山’进行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为由,将山东省东平县梁山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原本相临的两县在去年三月中旬在济宁中院,各自引用《水浒传》中的相关章节进行了激烈辩论。


  嘉祥VS平邑 曾子故里之争


  

2011年7月11日,随着《宗圣曾子故里“回归”平邑》一文在网络上大量转载,曾子故里之争再次升级。


  《宗圣曾子故里“回归”平邑》中提到,2011年秋季新教材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3页对曾子的注释由“山东嘉祥人”纠正为“山东平邑人”。平邑方认为,对曾子故里的认识至此已达成一致,始于明成化年间的曾子故里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但对于拥有曾庙、曾林、南武城故址的嘉祥县来说,宗圣曾子故里在嘉祥,是坚定不移的事情。65岁的嘉祥县原政协副主席杨存义说:“曾子故里在嘉祥,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有南武城遗址、曾庙、曾子墓,并且《史记》、《左传》有明确记载,难道这也能造假?”


  四省六地 争做“梁祝之乡”


  2006年12月河南汝南县被授予“中国梁祝之乡”称号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2007年11月又授予宁波鄞州区“中国梁祝文化之乡”称号,并批准该区建立“中国梁祝文化博物馆”。此外,中国民协向宁波鄞州区授牌“中国梁祝文化之乡”和“中国梁祝文化博物馆”。


  围绕“梁祝传说发源地”,浙江宁波、杭州、上虞,江苏宜兴,山东济宁,河南汝南这四省六地一直争夺不休。


  梁祝故事是中国民间最广为人知的传说之一,梁山伯和祝英台反对包办婚姻、追求爱情自由、化蝶双飞的故事千古传颂,后世已梁祝为题材的戏曲,摄制的电影、电视剧以及谱写的小钢琴协奏曲,同样广受大众的欢迎。但梁山伯和祝英台也许永远也不会像到,1700多年后,他们的原籍、他们的爱情故事、他们的葬身之地被后人争来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