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三普工作圆满收官 文物点数量居济宁第一
近日,经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四次审核,最终核定山东省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33551处,其中曲阜市文物点数量为825处(复查121处,新发现704处;古遗址90处,古墓葬41处,古建筑290处,石窟寺及石刻5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2处),位居济宁各县市区之首,全省第四名,我市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自2008年3月我市正式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来,市文物旅游局文物普查队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历时两年多,经过田野普查、后期补查、信息登录、数据整合等阶段的艰苦努力,于今年6月份完成了《山东省曲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修订上报工作,并在今年10月份顺利通过了由曲阜市代表全省各县市区承担的山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数据误差率抽样检测,三普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成立了由市长刘森为组长,各乡镇、街道、市直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落实普查经费100余万元,配置了专用车辆和相关设备设施,有力地保证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普查期间,各级领导和专家多次莅临工作现场,对普查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作为普查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市文物旅游局成立了由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的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处理普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全局抽调专业人员组成普查队伍。在普查过程中,文物普查队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风雨无阻,任劳任怨,积极发扬“腿勤、手勤、嘴勤、眼勤、脑勤”的“五勤”精神,本着不重不漏、能保尽保的原则,对各乡镇、村街的地形地貌、历史文化、文物遗存进行详细调查,极大地提高了各类文物点的发现率。同时认真做好各项普查数据的采集与登录,对新发现的文物点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确认和登录,采取与有关历史文献资料进行互动、互查、互补、互正等方法,确保了各文物点的登录质量。在此基础上,扎实做好三普数据的拆分整合工作,形成了内容翔实、数据准确的《山东省曲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这次普查文物点的发现和确立,大大丰富了我市的文物资源,为加强我市的文物保护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研究我市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扬三普工作精神,认真研究总结文物保护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落实各项保护措施,确保我市文物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