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 文博新闻

中国旅游报——曲阜旅游:市场红火的背后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1-10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1-10

曲阜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了深度挖掘旅游资源,进一步展示古城魅力,曲阜市政府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指引下,深入一线了解旅游业发展需求,创新旅游营销机制,旅游市场越来越红火。

>>>改革创新
“背论语免费游三孔”常态化
在近日举办的以“群众路线与政府创新的生命力”为主题的第四届全国地方新政(曲阜)论坛上,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说,“唯有用好‘孔子’这个金字招牌,曲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才能得到真正有效提升。”
为用好“孔子”招牌,曲阜人没有简单地选择卖门票或者免票,而是创新走出了一条背论语免费游三孔的创新之举。
10月26日,记者在曲阜三孔景区万仞宫墙前的论语背诵大厅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碌着给准备参加背诵的外地游客做登记。整个大厅安静有序,处处充溢着文化的味道。
大厅的游客留言簿上,厚厚地记录着全国各地游客参与该活动后的心得与感悟。北京游客刘润留言:“背诵论语免费游三孔,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领悟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真乃幸事!”甘肃的雷振亮留言:“这个活动非常好!应该在‘好客山东’旅游中加以广告,来此再背,方知晚矣!衷心支持该项活动。”
“每天都会有游客写了类似的留言。”工作人员说,游客竖起大拇指的同时,也印证了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他们心中的分量。
今年5月1日,曲阜市委常委会决定启动“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截至10月18日,共有6390人参与背诵活动,其中4718人顺利通过并免费游览“三孔”景区。
曲阜市旅游局局长翟绪军说,通过背诵《论语》,游客既可以体验儒学文化,也能够感受儒雅圣城的魅力,对曲阜来说,也体现了资源公共属性的回归。在实际收入方面,活动的开展确实使景区损失了一定的门票收入,但这种尊重文化,传播文化的理念,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到曲阜旅游,既符合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规律,也对得起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资源。
“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所具有的“文化+旅游”市场营销的新思路、新模式,成为山东省旅游产业创新的一大亮点和“旅游文化营销”的典范。不久前,该创新被山东省旅游局授予“2013年山东省旅游产业创新奖特别奖”,并获得100万元奖金。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说,山东是文化大省,这项创新对于旅游产业转型有很大的示范效应。
>>>持续发展
儒学旅游体验日益深化
网友王震日前在人民网上和大家分享了一个他在曲阜亲身体验的小故事:一天中午他同朋友一起乘三轮车环游曲阜古城,讨论曲阜环境整洁、没有卫生死角的时候,三轮车师傅插话说“游客只要发现卫生死角,一个电话死角就清除了”。
“人人讲礼貌、处处讲卫生的曲阜旅游新面貌,是我作为游客在曲阜最亲切感受。”王震说,在曲阜“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东方圣城正赋予旅游更多的文化内涵。
自今年4月起,每天早晨8点,随着鼓手敲响曲阜老城钟鼓楼的报时鼓,曲阜明故城开城迎宾仪式随之举办,游客可以边走进景区边欣赏庄重儒雅的仪式。
为了充分展示儒家传统文化魅力,曲阜市相关部门创新推出祭孔大典、晨钟暮鼓、开城仪式、孔府美食、动漫体验等文化体验项目,加之尼山、九仙山、石门山的休闲体验产业相继起步,曲阜文化旅游产业的内容不断得到完善,让更多的游客有了停下来多走一走、多看一看的理由。
业内专家认为,恢复旧传统,不仅仅是记忆,而是让记忆更加现实而深刻。曲阜市的“一堂儒学课程、一次难忘的修学之旅,一桌孔府文化家宴”活动,在这里总能找到实际生活中解不开的谜语答案。
有位学者说,“在旅游中塑造别样文化,依托国际旅游城市的地位,不断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推进文化与旅游、教育、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曲阜这个城市应该率先垂范。”
学者姚桓在第四届全国地方新政(曲阜)论坛上所讲,“曲阜的旅游创新不是折子戏,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群众路线最重要的是解决制度问题,曲阜的改革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曲阜新政的实施以仁为起点,以德为规范,以礼为实践。全新的政府体制环境,给曲阜旅游注入了一股清泉,滋润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采写:张令伟本报驻山东记者耿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