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努力发挥孔庙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8-22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8-22

上海嘉定博物馆 徐征伟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方针。和谐文化的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文化的建设,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参与与支持,其中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历史经验中智慧,是其力量之一。加强对这一力量的认识与理解,对当前倡导的和谐文化的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客观的历史经验的正视,既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所遵循的原则。
孔庙是崇祀孔子的庙宇,是古代中国宣扬教化的重要场所,也是汉代以来“独尊儒术”思想的产物,在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社会进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现在,制度层面上的孔庙已经死亡,它的政教功能也已经不再,只是作为重要的历史遗存与文化遗产了。如何挖掘孔庙蕴藏的人文资源与历史信息,如何阐述孔庙在诠释孔子思想方面的贡献,使其在当下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也即孔庙文化的当代功能,成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孔庙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身份基于对孔子的识读
孔庙的历史,是从开始的纪念地上升为崇祀地的,再进而成为制度化的产物。在封建社会,作为孔庙灵魂的孔子本人已被弱化,而作为制度化的孔庙被强化,如此,庙成为主体,孔子反若成了客体。现在,社会制度已发生变化,进入了建设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和谐社会阶段。我们首先应还原其历史的本来面目,即:孔子其人为主体,孔庙乃这一主体衍生物,即客体。在此前提下,说孔庙在当今社会历史时期应可扮演什么角色,似来得较为客观。
鉴于上面的思考,了解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就成了最需要回答的问题。要了解孔子,最直接的材料是《论语》。《论语》乃是当年孔子应答弟子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为其弟子所辑撰。通过《论语》,我们大体可以见到一个历史真实的孔子了:站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亲切的、勤奋的、执着的人,是一个好学的、有理想的、不轻言放弃的人。我想,孔子死后而有孔庙,为人崇祀,乃是因为孔子其人,实在是中华文化中一理想之人物的缘故。理想人物,乃是人人所仰慕,然而又是不容易做到的。孔子之所以成其伟大,实缘于他的思想与因此思想而进行的实践。
孔子的思想,其重点与价值,乃在要替人类社会提出一个解决各种问题的共同原则。这一共同原则,用明白的话就是“道德”。所谓道德,实皆出于人心,它不仅来源于人类的人生实践,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因此,孔子的思想是既实在又亲切的。此道德,其实就是人心之同然,即如此这般,大家都能理解与认同的情感与行为。具体来说,是忠、恕、爱、敬,这大家都可以接受、欢迎、愉快、满意。有这样一种道德,似乎社会种种的问题,都有了解决之可能,而问题在这样的道德下,即便产生了,也可解决于自然无影中。因此,道德的形成与提出,可以说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结果,是实事求是的产物,它不是凭空想象与臆造的,而是符合我国社会自然发展的产物,是符合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规律的,是科学的。孔子的思想及其显示的道德观虽随时代的变化、发展而有不同的释读,但其遵循的原则则基本不变,即忠、恕、爱、敬四字。其发生变动的,只是各时代不同的气象所赋予它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已,而其核心则依然如此,即忠、恕、爱、敬四字。
孔子注重实践,他关心的是如何去做才能做好事,所做的事,追求让事情的各方都能认可。所以他做事常常是直接而具体的,且公开而不隐瞒。所以在孔子,其实是没有秘密的。他说人,也常用含蓄的方式,让人自己去体会,所谓“循循善诱”是也。因问题的出现往往是源于自身的,所以反躬己身,是孔子实践的基本方法。此方法,现在依然有实在的现实价值与意义。他的有教无类,是他广大无私思想的体现。他的自在自乐,也是。他的思想与实践,确乎令自己与他人都在不自觉中拥有了一种境界。
如此便知道,崇敬孔子,不是因其历史上的各种声名,而是因为他生前的作为。后人对他生如此的敬崇之心,以至2000多年来绵延不断,此心意不仅已弥漫于中华两千多年之时空,而竟已推衍散布到周边邻近的国家,直至今日依然如此。崇孔子、立孔庙,遍于全国各省各府各州各县,除了客观上政治的需要外,世俗人心的需要实在也是一重要的原因。所以,孔庙在政治上的需要,可以因时而异;而人格独立上的孔子,理想意义中的孔子,则是永世不移的,是所以孔子为万世师表也。
现在,制度化层面的儒学已经死亡,而与儒学相依并存的孔庙的命运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然而孔庙崇祀的神主——孔子却有机会从神坛走下来了,褪去了往日的神性,还以他本来的面目。将加在他头上的许多称谓去掉后,孔子就回到了他生前的样子了。这是孔子的幸运,也是我们这一时代的幸运。
二、如何满足观众对孔庙的期许
目前整个国家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推崇已上升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国学热的兴起是这一现象的直接表现。在此时代旋律下,关注文化遗产,流连文化遗产,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现在来参观孔庙的人有多方面的愿望,主要有二:一是感受孔庙的建筑与风景,一是了解孔子其人。感受孔庙曾经在制度化时的神秘与威严并因之而营造的气氛(即风景),与了解孔子其实是两码事。我们应该了解并正视这一要求。如何服务并满足这一要求,除了对自己所在孔庙建筑(群)实体的历史与格局了解以外,更主要是在软件的建设上,那就是孔庙全体员工应具备一种基本素质,即了解、认识孔子其人,知此一理想人物并学习他所实践的现在依然有生命力的生活态度与理想追求。而我们应如何加以现代化的、生活化的吸收或应用,使我们自己也成为一位拥有这一品质的人,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作出回答的。我想,具备了这种素质的员工,是能为观众提供很好服务的,观众的要求也是一定能够得到满足的。如此,孔庙在当代生活中的社会功能,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把孔庙作为一平台,主动的、积极的发挥其作用。这一要求,是从孔庙作为一个单位层面来说的。
我们还要学会用可持续发展观的眼光看待孔庙。孔庙的形象,也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从一开始的纪念地,升而为崇祀地,又进而为一文化遗迹,为一游览参观地。而今此一演变了的身份,又要赋予其另一种功能了,而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和谐文化建设视野下的生活参与者、文化构成者、智慧贡献者了。孔庙功能与身份的转变,是由社会需要的转变、引起、发生与确立的,它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侧影。从神密到普通,再从普通到特殊,到现在一起参与,共同演出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大戏,孔庙是一直处在一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了。
三、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复活孔子的智慧
了解了孔子其人及其理想与追求,就会知道拥有理想对于人生之重要了。以人为本,其实就是正视人心之同然的要求与愿望,和谐与稳定的社会大环境即根筑于此。有了此根基,个人的才华与团体的优势,才可有展现的机会与可能,而且是积极的与正面的。稳定性、多样性,实在是统一而不矛盾的,也可以说,既稳定又多样、既进步又发展的文化生态与社会面貌,就是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其实,科学发展既是我国现阶段的需要,也是将来社会同样需要的,它不是追求时髦好看,而是追求一种健康、积极的社会生态与人际关系。这种生态与关系,其实也是人心所同然的,所以是值得我们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的。有了这种生态与关系,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才是拥有了一种理想的状态,而人的尊严、国家的尊严及其他便有了实现与提升的可能。相信随着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进程的推进,“以人为本”的理念将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198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后发表的宣言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如今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广受欢迎,也正说明了孔子的智慧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已成为了全世界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孔子与其创立的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与重要代表,是中华文化基本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身份标识和文化记忆。我们尊重孔子,其实就是尊重个人的独立意志与创造力,就是尊重人类的智慧与理想。只有建立在个体健康发展基础上的社会,才是有活力的,有生气的,因而也是有希望的。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是一个更科学、更合理、更民族、更文明、更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时代,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孔庙的积极作用,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现实生活中如何发挥孔庙的作用,体现在孔庙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为了更好地发挥孔庙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我认为应制定出“中国孔庙保护协会会员共同行动纲领”。依此“纲领”为指导,各会员单位再结合各自现实情况,制定出具体计划或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孔庙一定能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