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中国古典园林―曲阜孔庙园林艺术赏析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02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02

当人类社会步入生态文明时,中国传统的绿色空间园林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古典园林这个限定词,是相对于中国现代的城市公园、花园以及风景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区而言,具体地讲,是指在园林营造时使用了一些传统的造园手法、技术以及传统的建筑特征,并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典园林也可以称为中国传统园林。曲阜孔庙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员,属于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以园林拥有者的身份可以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民间景观园林)中的民间景观园林(民间景观园林以园林风格又可分为宗教祭祀园林和自然景观园林两类),具体地讲,是属于祭祀园林中的庙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庙园。

寺庙园的建筑虽然相似于宫苑的殿堂,有同于宅居的楼阁,其格局多为我国传统的四合院或廊院形式,但其功能、陈设与布局构景等又有其明显的特点。其功能用于宗教、祭祀礼仪活动,因此空间较大,呈封闭状态,以示庄严、肃穆、神圣的气氛。其陈设,供奉偶像,设龛、座台,制壁画、浮雕,以造型、绘画等艺术为主。其布局对称规整、层次分明。

在中国古人眼中,统治万物的天地秩序有一个中心可向,反映在中国传统建筑组群建设上,则有众星拱辰,北面为尊的建筑理念。传统建筑群体的布局总以南北为轴线,前后左右对称布置建筑,所有主体建筑尽量安排在区域限定的轴线上,这样就形成了以位于轴线上主体建筑为中心,其他附属建筑从四面包围,并两两对称的格局。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在很多方面体现了这种向心感。

彭一刚在《建筑空间组合论》一书中曾指出:“古典建筑形式那种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具有和谐的比例关系和韵律、节奏感,各组成部分衔接得巧妙、严谨,真可谓添一分多、减一分少,从而达到天衣无缝的境地!这都说明建筑家在追求完美的创造中,既受到自然的启示,又灌注了心灵的创造,从而体现出艺术创造上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曲阜孔庙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代表作之一,前后共九进院落,南起棂星门,北讫圣迹殿为中轴线,从棂星门至大成门在中轴线上整齐布有六进院落,自大成门起分为中、东、西三路,成规则、对称布局,以大成殿为主体建筑,宫殿式,殿有九间,高32米,东西长54米,进深34米,重檐九脊,斗拱交错,黄瓦朱甍,巍峨宏丽,气象庄严,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曲阜孔庙是在孔子故宅的基础上,经历代帝王修建而成的。由此它的建筑形制,空间布局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作用下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中现存古建筑历史最悠久的一处,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孤例,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的重大维修活动就有60多次。这些修缮、改建、扩建使曲阜孔庙的总体布局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格局。曲阜孔庙南北全长1300多米,东西最宽处153米,共占地约14万平方米,殿、堂、阁、庑、亭、门、坊100多座,460余间,规模之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

曲阜孔庙的建筑形制、空间布局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复合体。它既不同于一般太学和府州县的庙制,也不同于天子和王国的宗庙,更有异于佛寺和道观等宗教建筑,它是中国建筑群中别具一格的遗例。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恰当地运用了传统的庭院组合和环境烘托手法,使人在进谒过程中不断提高对孔子的崇敬心情,从而达到渲染孔子在学术上和教育事业上的卓越贡献和在古代社会中的崇高地位。

曲阜孔庙从南到北可按序列分为前导、预备、高潮、尾声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导空间,从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开始,经圣时门、弘道门,到大中门。在大中门以南的三个院落中,除了院落之间的墙垣和门坊以外,没有任何建筑,大面积的柏树林让人感到孔庙悠久的历史和神圣。圣时门以南的院落,空间比较狭小,以牌坊为主,立有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太和元气坊、至圣庙坊,强化了空间层次。圣时门到弘道门之间的庭院则很宽阔,院中规则式地栽植柏树,甬道两旁的行植柏树使空间更显得深邃,整个环境庄严肃穆,给人以崇敬感。弘道门前的璧水桥横跨璧水河,庙中开河,使一百多米长的空间发生变化,增加了生机。而弘道门与大中门之间的庭院在空间处理上比前两个空间更为简单,没有任何建筑物及构筑物,只有三条甬道和大面积的柏林,和以后过渡部分的预备空间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二部分是预备性的过渡空间,即从大中门经同文门、奎文阁到大成门,在这部分的两个庭院中以书楼奎文阁和碑亭为主,这部分的空间是对进入大成殿主体空间之前的准备性空间。

第三部分空间主要以大成殿所组成的庭院为主,同时包括东西两路的院落。大成殿是孔庙的核心建筑,坐在两层高的月台上,雄伟壮观,环绕其周边的建筑,采用宋金时期的廊庑形式,围绕成封闭的庭院,起到衬托的作用。大成殿的东侧院落是奉祀孔子上五世的地方,俗称东路,主要包括诗礼堂、崇圣祠和家庙三个庭院部分。大成殿的西侧院落是奉祀孔子父母的地方,俗称西路,主要包括金丝堂和启圣殿、启圣寝殿两座院落。

第四部分是尾声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圣迹殿庭院以及后土祠、燎所、神庖和神厨四座小院。

中国的传统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从城市的规划到宫殿、祠庙、宅第的建设都充分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伦理道德观和封建等级制度。儒家思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讲究道德和礼制,人只有社会属性而不存在独立个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主张“天人合一”。

孔庙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因此孔庙的某一单体建筑可能会与一些其他宫殿建筑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它拥有一套自己完整的建筑文化观念,在整体组合上永远是独具特色的,因为它要体现儒家精神。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中才能使后人感受到先师孔子的伟大,孔庙的建筑布局处处体现出孔子文化思想内涵的核心内容,孔庙的布局形式和建筑类型直接体现儒家思想。

曲阜孔庙的建筑内容,典型地反映出宗法社会那一套妻从夫贵、子从父贵、父从子贵的伦常关系。大成殿后的寝殿是孔子夫人的殿,启圣殿、崇圣祠是孔子父母和五代祖先的殿,家庙是孔子的儿子、孙子以下孔族历代祖先的祠庙,从这点上说曲阜孔庙实际上也是孔氏家族的家祠。依靠血缘关系,无功受禄,无功受享,正是宗法社会的传统特点。而从儒家的伦理纲常观点来看,这样做是理所当然,受之无愧的。曲阜孔庙整个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由金声玉振坊开始到圣迹殿结束。金声玉振坊是序幕的开始,大成殿是高潮部分,圣迹殿是尾声部分。整个建筑群通过环境、体量、比例尺度的不同,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形成了一个主次分明、井然有序的整体。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道家的思想,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特征。儒家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人生的态度是“重心在内”,认为宇宙的终极本体与人的道德原则是统一的,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方是理想人格。董仲舒《春秋繁露》载:“以类合一,天人一也。”儒家思想的理想人格既是天人关系的中枢,又是天人合一的化身,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二者处于一个有机整体中,在建筑中表现为追求“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孔庙建筑通过与整个环境在形式和功能上的有机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有机和谐观,孔庙主体院落是中轴对称,以大成殿为中心,追求在“向心内聚”的基础上达到和谐统一。庙中所有的建筑首先着眼于总体布局,其次才考虑各单体建筑的处理,单座的门、楼、殿、庑在群体之中能充分显示出其作用。同时孔庙常常种植高大的四季常青树木形成良好的和谐生态环境,象征儒学的生命常青、常新、经久不衰。

孔庙所树立起的形象是国家正教的代表,文人仕途进取的目标,人间伦理关系的标准。因此,孔庙的建筑群体与其他宗教的宫观庙祠相比,具有特殊的崇高地位。孔庙作为祭祀建筑布局的代表,不仅继承了古代礼制建筑的特色,具有礼制建筑的庄严,还具有帝王宫殿的华丽,堪称礼制建筑与宫殿建筑完美结合的传世佳作。

作为祭祀孔子的庙宇,孔庙的植物配置整体上体现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孔庙的植物配置同其他园林空间相比是为简约,以柏树等常绿树种为主。孔庙作为古代祭祀建筑空间,在树种选择上经常选择柏树等常绿树种,植物景观整体色彩稳重、华贵。柏树寿命长,四季不凋,而且色彩稳重而肃穆,干挺拔而壮观,老枝苍虬而富古拙的外貌。

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云:“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置符合这种画论构图。花木在园林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建筑、山水的点缀、美化,更是园林空间清新、雅致氛围的营造者,对园林意境的生成也具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这就涉及到园林花木的象征寓意。

孔子注意借助社会美和自然美,并发挥他们的美育作用。孔子以自然美比德,塑造弟子人格的美,儒家思想要求士大夫在欣赏植物之美时注重发掘、领悟植物所体现的人类美德,把欣赏植物美当作修身养性的手段,借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即植物审美中的“比德”观。孔庙是传播儒学的场所,所以孔庙的植物种植直接体现园林的“美育”功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比德观。“君子比德”于自然景物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文化价值取向。庙中常常选择有特色的植物,让植物美与社会文化的蕴涵意义内容相统一,使得来到孔庙环境中的人能够常看常想,触景生情,自我鞭策,最终达到“圣人”的思想境界。庙中的植物同人类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成为表达哲理,启迪智慧的载体,孔庙中的植物都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借园林植物赋予人生精神品格的寄托。例如:

柏树是孔庙中最常用的树种,是树龄可达数百年的常绿乔木。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赞扬在严寒中松柏的挺拔精神,赞美在坎坷困苦的人生中能勇往直前,经得起严酷考验的人格力量。柏树既是坚强不屈、永葆青春的象征,也是永恒、坚毅、高尚、长寿不朽、正义神圣的象征。高大苍劲、如龙如虬的古老柏树与对孔子歌功颂德的建筑匹配,营造出一种肃穆庄严的气氛,烘托出孔庙历史的悠久,孔子思想的深邃。置身于这种令人崇敬的环境氛围中,使人不禁产生崇拜敬仰的心情。孔庙中种植杏树主要和孔子讲学的杏坛有关,杏,花白色,不仅有幸福的文化寓意,同时杏花还成为具有文运的吉祥物。杏花又称及第花,唐郑谷有诗:“女郎折得殷勤春,道是春风及第花。”曲阜孔庙杏坛四周种植杏树,每当初春,白花摇曳,别具情韵。乾隆皇帝赋诗赞道:“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作为祭祀的空间为了形成庄严、肃穆的氛围,孔庙中植物的种植形式大部分为规则式种植,采用的形式为丛植、列植、对植和孤植。

在曲阜孔庙中,大面积的绿化空间中都采用丛植式,这种丛植的方式以成行成排柏树树阵的形式出现。同文门之前的空间中基本上为成行的柏树所占据,柏树的行间距在5~6米之间。棂星门至圣时门之间为6行,圣时门至弘道门之间共有21行,弘道门到大中门之间共有12行,大中门到同文门之间共有9行柏树。正是由于这些规则种植的柏树让拜谒者感到孔庙祭祀环境的肃穆,同时规则式的植物种植也体现出了孔子的“礼制”思想。《国语·周语》中,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对于大型孔庙—曲阜孔庙来说,中轴线上的甬道及横向甬道上都采用了列植方式—列植柏树,形成了强烈的引导性空间。对植是指植物左右对称的种植方式,对于孔庙来说,大成门、大成殿这样的主体建筑入口前的空间中都采用对植的形式。而孤植的植物基本上都是有纪念意义的,而且大多属于长寿树种,如松、柏、槐、桂花等。“先师手植桧”就属于孤植树,一方面具有纪念意义,另一方面还利用植物的个体美点缀庭院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的关系是园林文化的主要构成形式,从来没有一种建筑形式像中国古典园林一样能把文学、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融合得如此生动、自然、浑然一体,园林中的楹联、匾额不仅起到点景标示的作用,而且提高了赏游的趣味,增添了园林的文学气息和文化底蕴。曲阜孔庙是国内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最高,蕴藏文物最丰富的一座。现有2100多块汉魏以来的各种碑碣石刻和数百块汉画像石。同时又集书法、绘画、雕刻、彩塑等众多文化艺术之大成。

纵观曲阜孔庙,令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可以看到,这座中国最大、建筑文化品位最高的、世界独有的祭祀“圣人”的古代建筑群体,集中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是儒家思想等级制度及“正”、“和”理性观念极为突出的代表作。它在空间环境的布置、体量、体型的组合,色彩的装修,装饰的处理,比例尺度的分寸等方面,恰当地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使整个建筑群在“序”的观念指导下,形成有序的渐变。由序幕、经高潮、到结束,形成了一个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的整体。在空间环境的处理上,由轴线延伸的层层院落组成的对称平面序列,向主体建筑步步引导展开。空间由窄变宽,建筑由少而多,规模由小而大,形体由低而高,结构由简而繁,艺术由朴而华。由郁郁葱葱的丛翠环抱中,逐渐转入殿阁巍峨轮奂、金碧辉煌的殿堂中,把谒者的情绪从肃穆飘忽的遐想中,引入到庄严崇敬的气氛里来。因此可以说,孔庙建筑群是在儒家理性观念指导下,集建筑文化艺术之大成的一部美学作品,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一朵不可多得的奇葩。



《论语·子罕篇》,中华书局,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