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儒学论坛

曲阜孔庙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02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02

曲阜孔庙,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结晶和东方建筑艺术的宝库,是国内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最高、蕴藏文物最多的一座。正如明代诗人戴璟谒孔夫子庙时所留诗篇:“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泰岱巍巍垂俎豆,秋阳皓皓照宫墙。”到曲阜旅游,要领略东方文化瑰宝,不看看孔庙,将是终生很大的憾事。两千多年来,它以特有的风采,吸引着古今中外有识之士和芸芸众生,络绎不绝地前来瞻仰、膜拜。人们在感叹孔庙那悠深的文化、精美的建筑之余,恐怕也会被孔庙内参天蔽日的古树所折服。

古树一般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古树名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孔庙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更是活着的、不可再生的文物,记载了千百年来的风霜雨雪,气候变迁,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是中华民族灿烂悠久历史文化的佐证。其价值可以超越时间、空间和意识形态的局限,是连接历史和未来、国内与国外的纽带;是一个城市难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好古树名木,不仅在城市建设和旅游景观开发,而且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

一、孔庙古树名木现状

1.历史渊源

孔庙是后人祭祀孔子的庙宇,占地327.5亩。由于位于曲阜古城的中心,加之游人众多,所以植被群落结构不完整,多以高大乔木为主,常见的有圆柏、侧柏、楷树以及唐槐、宋银杏等。由于历代帝王多推崇孔子,所以据史书记载大规模的“三孔”植树就有5次之多,明成化七年和万历二十二年植树1000余株,目前尚存100余株,多呈粗大、扭曲、苍老和雄壮的姿态。清康熙二十三年、乾隆五十四年和道光二十八年又植树32700余株,可见“三孔”尚存古树多为清代所植。

2.孔庙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据1986年古树普查,孔庙共有古树名木1250株,圆柏597株,侧柏606株,其余主要树种为国槐、银杏、楷树等,它们中多数为一、二级古树。其中圆柏47.8%占,侧柏占48.5%;圆柏和侧柏共占古树名木总数的96.3%。因此孔庙的古树名木是以柏树纯林的形式存在,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古柏林之一。

2007年对孔庙古树名木进行了第二次普查,孔庙共有古树名木1050株,其中圆柏517株,侧柏486株。两次普查对比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来孔庙共损失古柏200株,其中圆柏80株,侧柏120株;由于暴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损失的古柏有122株,另外78株是由于古柏自然衰老、病虫危害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造成的枯立木。

3.生存形势现状

由于孔庙处于市区,游人众多,而且年代久远,孔庙古树名木面临严峻的生存形势。

(1)古树自身因素的原因:古树名木经过成百上千年的风风雨雨,树龄高,自身老化,生理机能下降,生活力下降,致使古树名木根部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与再生能力减弱,不能满足地上部分的需要。如“先师手植桧”,相传是先师孔子手植,由于战火和自然原因多次枯死,又多次萌生,现存古树是清雍正二年(1724年)复生长成,距今已近300年树龄。由于孔庙古树的生活年龄多在200年以上,所以有不少古树已出现树干脱皮、扭曲、开裂、树干中心朽烂及部分枝干枯死的现象,有的甚至全株死亡。再如唐槐,由于树龄严重老化,已枯死多年,在它的旁边也补植了同样的树种。

(2)自然环境条件的恶化:随着我国北方降雨稀少,地下水位下降,加之山东省内陆地区每年五六月份常出现的干热风天气(相对湿度<30%,温度>30℃,风力>3m/s),土壤水分不足,日照强烈,大气干燥,叶片蒸腾强度大而造成水分供应失调,致使树木供水不足。另外突发的自然灾害也不可小视,如1995年的特大暴风雨,孔庙古树名木损失惨重,倒折古树42株(现在孔庙内不影响游客安全的地方仍然保留着部分当年倒折的古树)。

(3)人为因素的破坏:十年文革期间“三孔”古建筑、古墓、碑刻及古树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曲阜是全国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5A级风景区,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吸引着众多中外游人前来游览,每年“五一”、“十一”更是游人如织,不少古树名木周围(树冠垂直投影及附近)被游人践踏得寸草不生,致使土壤板结,密实度高,出现供水不足,透气性降低,容易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而造成树势衰弱,加之长年不施肥进而影响了古树的生长。

(4)周围环境改变的影响:由于孔庙地处老城中心,多年来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致使孔庙周围地面越来越高,导致孔庙原有排水系统排水不畅,雨后积水,古树被浸泡。

(5)病虫害危害因素:由于古树树势衰弱,再加上孔庙为纯柏林,植物群落结构不完整,生态系统不完善,极易遭到破坏,易招引次期性害虫集中危害,如:双条杉天牛、蚜虫、柏毒蛾、红蜘蛛、柏肤小蠹、国槐尺蠖等病虫的危害,加剧了古树名木的衰弱与死亡。

二、孔庙古树名木保护及对策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认识水平

通过多种渠道,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全社会营造爱护古树名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良好社会风气,使人们真正认识到古树名木的重要性,使人们养成爱护古树名木的良好习惯,尽量减少或避免人为破坏。同时,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偷盗、破坏古树名木的恶劣行为,对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作出贡献、举报违法毁树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2.建立档案,加强管理及监测

加强对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工作,依其树种、树龄、胸径、生长势、生长环境、土壤等做记录,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环境因素及其对古树名木的危害等详加调查。对唐槐、宋银杏、先师手植桧、“龙柏”、“凤柏”等重点古树名木重点监测、重点管理,针对具体树株及其状况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而加以有效管理保护。

3.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杜绝人为破坏

彻底治理孔庙周围环境污染,还古树一个清新的生存环境,对附近工矿、企事业单位进行防污治理。对孔庙内游人相对集中区域的重点古树名木,如“龙”柏、“凤”柏、唐槐、宋银杏、“先师手植桧”等安装护栏护网,支撑加固,既避免了游人刻划损伤、抚摸攀折,又避免了游人对古树周围地面的践踏,十分利于古树透气渗水。

4.采取有力措施,防范自然灾害

采取强力措施及时排查、清除古树名木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清理枯死、风折枝干,对倾斜比较严重的古树名木则依其所处地理位置、受损状况等,采取钢丝牵拉、支撑等加固措施。对于重点位置、重点路段的古树名木则制作假树予以支撑,既实用又美观。同时对中空及树洞进行护网、修补、植皮等加固及“美容”措施,既增强了古树名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了古树,也美化了孔庙旅游外环境。另外,对孔庙内原有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强化抗旱排涝措施,尽量减少自然灾害对古树名木的损害。

5.强化措施,减少病虫危害

孔庙古树名木立地条件差,极易发生病虫害,但是面积小,便于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采取强力措施,如人工定期巡查、购置虫情测报系统等,加强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同时,针对孔庙景区游人众多的状况,在制订防治病虫害的措施方案时,不仅要注重防治效果,还要考虑到游人的安全。因此,要尽量少采用化学防治,以减少化学农药对景区环境的污染破坏和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毒杀天敌等),尽量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就是采用人工的方法,利用清除虫卵、病枯树枝,放置诱木诱杀,放置太阳能杀虫灯等措施来防治病虫害。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天敌来防治病虫害。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天敌(如啄木鸟、灰喜鹊等)的保护和利用,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和繁殖的有利条件(如搭建鸟巢,放置水槽,尽量减少化学防治等),增加天敌种群数量;另一方面,人工繁殖或引入天敌种类和数量,以提高生物防治的效果。

同时,也要因时而异,针对病虫害为害严重程度、为害面积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防治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群体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达到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效果,最大限度保护好古树名木。

6.古树复壮更新

造成古树名木衰老枯死的原因很多,如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人为因素以及病虫害的危害等等外部因素,和古树经过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雨的洗礼,树龄高,树体长势衰弱,自身生理机能下降,生命力下降,树龄的老化使根部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与再生能力减弱,不能满足地上部分的需要,因而抗病虫害侵染力下降,抗风雨侵蚀力变弱等内在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古树进行复壮。古树复壮就是通过对生长势衰弱的古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其生长衰弱的原因,采取措施,改变地下根系生长不利的环境,使其多萌发新根,促进根系发育。通常我们采用浇灌、注射营养液、施肥换土、挖复壮沟、使用生根液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手段来提高古树根部的吸收能力,使古树复壮,重新焕发生机。

古树名木作为孔庙景区的一部分,世界文化遗产—“三孔”的一部分,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闪烁奇异光彩的传世之宝。郭沫若先生曾赞扬它们是“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的推移,它们愈发弥足珍贵,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管理和保护好它们,让它们永葆青春,为后人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