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教育培训

蔡武:立足新起点 谋求新发展努力开创文物事业新局面——在2011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12-29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12-29

同志们: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谋划文化强国建设宏图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文物局长会议。首先,我代表文化部党组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文物事业发展的国家各有关部委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文物战线上的广大文物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今年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决定》强调,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上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 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全国文物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认识文物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握文物事业发展的形势,切实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勇于担当保护发展文化遗产的光荣使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文物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文物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保护利用、普及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党和国家大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物工作日益发挥出独特的价值和功能。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
  ——文物工作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密不可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当前,文化建设不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文物工作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大规模经济建设中,我们既要竭尽全力加强文物保护,又要充分挖掘和展示城乡文物的文化内涵,努力创造与经济蓬勃发展相得益彰的文化生态环境。这既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文物工作与增强国家实力、提高国民素质密不可分。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还要有文化的繁荣发展。人民越富足,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就越高;国家越强盛,对国民素质的提升要求就越高。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要通过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文物工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决定》强调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我们要将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文物事业成为全体人民树立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力量。
  ——文物工作与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密不可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多元一体的灿烂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追求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价值观。近代以降,在这种价值观的感召下,各族人民携手抵御外侮,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存在于祖国各地的大量历史文化遗存,是全国各民族团结发展、共同进步的历史见证,也是海峡两岸人民同祖同根、血肉相连的情感纽带。保护好、传承好这份珍贵的文物资源,对加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感,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物工作与维护国家主权、捍卫领土完整密不可分。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大量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辛勤耕耘、上下求索的结晶,是华夏儿女在流淌着中华血脉的土地上生活繁衍的忠实记录,也是历朝历代中央政权实行有效管辖、昭示国家主权的铮铮铁证。加强对历史文物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科学研究工作,以无可辩驳的史料和文物史迹揭示我国历史上的版图、疆域、海域等事实,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领土完整作不懈的斗争,这不仅是一份文化责任,更是一份重大的政治责任。
  二、正确把握文物工作面临的形势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弘扬中华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将文物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05年12月,国务院确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两大一新”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为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多次亲临文物、博物馆单位指导工作。2010年6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保护发展文化遗产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重要文章,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系统总结了历史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形势和情况,深刻阐述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形成的新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明确阐述了新时期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任务、工作方针、政策措施,对今后一个时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我们很长一段时期里文物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物保护的重大政策措施。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布施行《长城保护条例》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印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国家逐年加大文物保护经费投入,“十一五”期间,仅中央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就达140.2亿元,是“十五”期间近10倍;2011年,中央文物保护专项经费达96亿元,为文物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全国文物系统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自觉、主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敢于担当,扎实工作、奋发有为,文物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圆满完成,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达1804家,4年接待观众达17亿人次;都江堰古建筑群等震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顺利完工,一大批藏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圆满完成;对口援疆文物保护工程持续开展;馆藏文物保护水平稳步提升,初步分级构建了全国馆藏文物修复网络;积极做好文物安全工作,努力建立文物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卓有成效,重大文物保护项目进展顺利,考古和大遗址保护工作稳步开展,世界遗产事业扎实推进,博物馆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文物管理力度加大,文物科技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文物外事工作持续开展,文物宣传工作日趋活跃,全社会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势头方兴未艾。文物系统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介绍文物事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形势,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规划,在争取国家和各方面对文物工作政策和经费支持等方面卓有成效。在近年来的国务院机构调整中,国家文物局作为加强部门,先后增设了政策法规司、督察司。
  今天文物保护事业越来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方面;越来越成为教育人民、引领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越来越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关切、关心的热门领域。
  这些年来,在单霁翔同志和文物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文物局和全国文物系统的工作,无论是事业发展、机构建设、服务水平,还是队伍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在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形成了科学求实、锐意进取、严谨细致、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好作风。
  实践证明,广大文物工作者对祖国文化遗产有真情挚爱,对文物工作有担当奉献,对文物事业有坚守追求,是一支可亲可敬、大有作为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
  同志们,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文物工作是在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进行的,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在我国加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进程中进行的,是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进行的。伴随着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文物事业发展既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甚至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文物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相比,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相比,与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提出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文物工作的期待相比,文物工作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可以说,我国文物事业既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进入了压力不断累积、形势依然严峻的“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积极谋划,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在科学发展中提升水平,努力开创文物事业新局面。
  三、切实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导文物工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决定》贯彻始终的鲜明主题,也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决定》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科学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中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也指明了文物工作的方向和路径,明确了文物事业发展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始终把文物事业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来认识来推动,在实践中坚持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相结合、依法保护与科学保护相结合、保护抢救与利用管理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推动文物事业科学发展,探索中国特色文物事业发展道路,促进文化强国建设。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不断提高文物事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经济社会发展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和前提,保护文化遗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依法保护文化遗产,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推动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实施,关注对文物依存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挖掘文物所蕴涵的优秀文化思想价值内涵,展示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要切实贯彻六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要求,用系统的思维、系统的方法来开展工作。要合理利用珍贵的文物资源,加快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结合,提高衍生产品和配套服务质量,使文物保护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要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自觉把推动文物事业科学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为建设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文物事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不可替代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之中。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连绵不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营养,是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的生动教材。我们要坚决贯彻六中全会决定中强调的“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把文物保护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传播先进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展示、宣传文物中所凝聚的丰富内涵,使人民感受教育启迪、陶冶思想情操、充实精神世界,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作出贡献。
  ——要坚持以人为本、惠及民生,让人民充分享受文物保护成果。中华文化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文物工作的主人,文物保护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文物保护成果必须惠及人民。这既是实现文物价值、赢得社会尊重的现实需求,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物保护中的主体地位,拓展社会参与支持文物保护的渠道;强化广大民众与文物之间的情感和关联,无论在文物保护修缮、考古发掘、博物馆建设,还是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中,积极取得广大民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努力使文物保护工程与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紧密结合,成为民意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加强博物馆建设,健全博物馆体系,进一步推动免费开放工作,提升陈列、管理和服务水平,向全社会提供更多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鉴赏服务,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及文物鉴赏知识,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
  ——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构建有利于文物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入新世纪以来,文物保护领域不断拓宽,文物保护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要继续坚持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总结文物保护实践中形成的“强化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参与、民众共建共享”的经验,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遵循文物工作自身规律、国家保护为主并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体制。要推进理论创新,认真总结文物保护实践中积累的新经验,加强文物保护与博物馆法规制度建设,研究探索适应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文物工作规律的中国特色文物事业发展道路,规划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文物事业发展战略目标和举措。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构建文物界与科技界协同创新的新体制,整合社会优质科研资源,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着力突破文物保护领域的重点、难点、瓶颈问题,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举办对外文物展览,加强国际间文物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要坚持加强文物工作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推进文物事业科学发展,实现由文物大国向文物强国转变,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着力做好基层文物行政部门负责人培训、文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行政执法人员培训、重大项目专项培训、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博干部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的领军人物和高素质的专门型人才、科技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提高推进文物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严格遵守《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严格依法行政,弘扬科学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坚持艰苦奋斗、厉行廉洁自律,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四、努力开创文物工作新局面
  当前我国文物事业已站在新的起点上,明年党的十八大将隆重召开,也是纪念《文物保护法》颁布30周年、修订10周年。我们要把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结合起来,与 “十二五”规划确立的目标和任务结合起来,与文物事业科学发展结合起来,自觉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迈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坚实步伐。
  ——要立足新起点,进一步把基础工作放在战略位置。基础工作是文化遗产事业的基本依托,是实现文化遗产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自2002年以来,全国文物系统把基础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推动了文物事业的繁荣发展。要着眼基础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继续把基础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常抓不懈。要牢固树立海洋意识,大力加强水下考古、海洋考古和文物保护事业。要加强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文物资源调查,推动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要加强文物执法督察和安全监管,健全各级文物行政执法机构,推行文物安全与执法巡查制度,完善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文物平安工程,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强文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要顺应新期待,大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博物馆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要加大博物馆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等新形态博物馆建设,引导、规范和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着力构建以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要进一步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始终坚持公益属性,创新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机制,创新管理运行模式,强化内部激励机制,建立绩效评估制度,努力解决运行机制滞后、内部管理不顺、绩效考评和激励意识不强、展示和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要谋求新发展,努力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近年来,文物系统在融入经济社会、促进自身发展、传承中华文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通过与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和共建协议,调动了各部门各地区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可持续发展问题。要按照“本体保护好、环境整治好、社会发展好、生活改善好”的标准,探索建立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共融、互利多赢的长效机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是文物保护、成果惠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带动文物事业发展、发挥文物价值和作用的重要举措。要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确立的任务和目标,启动和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的重大文物保护工程,为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促进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要凝聚新共识,努力营造文物工作的良好氛围。文物保护关乎文化传承、惠及人民群众、利在子孙后代,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强宣传普及工作,广泛介绍文物保护知识,增强公民依法保护意识,积极培养文物保护志愿者。要组织好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系列宣传活动,实施文化遗产知识宣传普及工程,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文物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文物保护的舆论氛围。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文物保护和管理责任,依法实施文物保护和管理,切实加强文物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文物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文物安全和文物事业有序发展。要完善和落实社会力量捐赠公益性事业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社会资金进入文物保护领域的相关规定,鼓励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文物事业,努力形成文物工作的强大合力和长效机制。
  ——要寻求新突破,切实抓好近期的重点工作。文物工作千头万绪,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重点突破,带动全局。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组织开展文物执法检查,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要以这次执法检查为契机,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做好相关工作,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依法落实文物保护责任,推动有关部门适时启动《文物保护法》修订工作。要加快《博物馆条例》、《文物认定评估管理条例》立法进程。要抓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收尾工作,做好普查资源的利用和共享。要抓好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以召开这次会议为契机,深化调研工作,争取报请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新时期文物工作的政策性文件,着力解决当前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同志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欣欣向荣、前景广阔,广大文物工作者使命光荣、大有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蔡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