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教育 > 教育培训

孔子学堂:连接圣贤与大众的桥梁

作者: 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2-28 文章来源: 点击数:
作者:文物旅游局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2-28

“孔子学堂”是曲阜市与中华书局联合推出的面向广大普通大众的儒学讲座,是弘扬孔子和儒学文化的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学堂邀请著名的儒学专家、人文学者和史学家担当主讲和现场点评,通过专家的阐释、听众的聆听,架起一座连接圣贤和大众的桥梁。讲座采用灵活互动的形式,每个主题邀请一位专家进行专题演讲,由另一位专家针对演讲进行现场点评,最后由现场观众与专家问答互动。“孔子学堂”自举办以来,邀请了于丹、葛剑雄、付佩荣、易中天等诸多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登堂开讲。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首讲“孔子学堂”。

2008年4月5日,以“儒道与人生”为主题的“孔子学堂”在曲阜市杏坛剧场启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登台首讲,以“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专题讲座拉开了序幕。

在讲座中,于丹将儒家“孝”“仁”“信”“忠”“敏”等思想融于故事之中,用传统的孔孟之道,对现代社会中处理与他人关系的准则、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职业精神与物质生活中的困惑等进行了阐释。于丹说:“只要有一颗感悟的心,典籍可以时读时新,重读经典可以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孔子学堂”开讲论“儒家文明”

2008年8月9日,“孔子学堂”第二讲开课仪式在孔子研究院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原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现复旦大学图书馆长、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葛剑雄教授担纲主讲。

葛剑雄教授主讲的《儒家思想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从人文地理的视角纵论儒家思想在中华民族大一统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他深入浅出的介绍中国疆域的变迁以及关于疆域的历史掌故、带领听众了解历史上中国疆域的沿革,体会人口迁移、民族融合的内涵,感受历朝历代疆域掌故的惊心动魄及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葛剑雄教授严谨的学风,睿智的眼光,广阔视野以及生动鲜活的表述方式,带给听众了一个全新的中国疆域文化感受。

葛剑雄教授对听众提出的“儒家文化是否可以成为现代人的信仰,作为治愈现代人因价值缺失而出现心灵危机的一味灵药”“对中国传统的地理学中如风水堪舆学的内容是否科学”等问题一一做了解答。他风趣幽默又极富哲理的讲解,博得听众的阵阵掌声,整个会场洋溢着热烈的气氛。

——台湾著名学者傅佩荣“孔子学堂”登堂开讲

2008年9月7日,“孔子学堂”第三讲在杏坛剧场开课,台湾大学教授、国学名家傅佩荣先生作了题为《儒家文化为什么重要》的演讲。

傅佩荣先生以全新的视角从儒家与文明冲突、儒家与东亚现代化、儒家文化的活力、诠释儒家经典四个方面细致的阐述了历久弥新的孔子哲理。对于所谓的文明冲突,他讲到儒家思想没有排斥性,孔子说过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的主张符合人性需求,真诚引发力量,由内而发,这一套全世界没有人可以反对,儒家文化可以和不同的制度进行结合。在诠释如何面对现代化的后遗症上,他认为, 应该尊重传统,重视教育,关怀社会,对自己约束,对别人宽恕,对物质节俭,对父母祖先敬畏。他将儒家对待人生的态度归结为“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先生从儒家的人生哲学谈到儒家文化的活力,从儒家面对现代化后遗症而展现出的意义谈到人生多元价值的建立,态度真诚,声调感人,条理清晰,理融辞畅,使听者不倦,相悦以解。

——易中天在“孔子学堂”开讲《我读孔子》

2009年4月28日,“孔子学堂”2009年的第一讲在杏坛剧场开课,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登“杏坛”讲儒学。

“孔子是‘天下第一教书匠’,可这位老师有没有老师呢?我看是有的。”一开场,易中天就为大家分析了他所理解的儒学文化源头。他认为,儒家思想来源于周文化,或者说周公的思想。儒家思想长期在中国占主导地位,与宗法制保留下来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们整个社会,包括在民间,实行的还是宗法制。保留这样一个结构的话,就得讲儒家的东西:忠孝悌、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等等。儒家思想既来源于社会组织和国家制度,同时又是支持社会组织和国家制度的,这是它最后能“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它肯定强化群体意识,绝对不允许你出现个体意识。

而孔子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主要贡献,易中天认为在于提出了“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什么是“仁”?孔子说是“亲亲之爱”,是爱父母、爱子女、爱兄弟姐妹,推而广之是爱世人。进而推演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提出的“仁”这一思想逐步完善。儒学是一套完善的理论系统,其中融合了千百年来中国古典思想的精华,得以成为正统思想二千余载,其历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